在西安脑康心理康复医院,我们接触过很多精神疾病患者,他们对自己的病情表现得很抗拒,强烈的病耻感让他们拒绝接受治疗,甚至不愿承认自己生病了。患者家属也对家人患上精神疾病表现出厌恶和不解,那种赤裸裸的歧视给患者造成更深的二次伤害。
社会和文化塑造着人们对于精神类疾病的认知,同时人们也依靠被定义来获得社会尊重和自我分类。
文化创造了“正常”这个概念,于是一部分人被排斥到社会之外,成为“不正常”的代表。
精神疾病生动地诠释了这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当我们谈到精神疾病时,我们知道它是一种疾病,同时我们的社会又将精神疾病塑造成一种人格和道德上的缺陷,这意味着将一个人的精神健康状态等同于社会身份来进行道德评判。
如果我们意识到,我们绝大多数人实际上都有些神经质,情绪困扰本就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偏见和歧视的存在,就会明白“谁都不正常,谁都不应该感到羞耻”。
精神疾病就像感冒一样,不过是一种疾病罢了。
时至今日,在世界各地的不同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挑战刻在精神疾病患者身上的这种污名的烙印。从贝瑟莱姆收容院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从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到战争带来的命运之变,从被割裂的身心到“电痉挛疗法”的魔杖,人类学家罗伊理查德格林克汇集家族四代人的研究成果,展现了人们在与精神疾病“污名化”斗争的曲折过程中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和遭遇的持久挫折。
以上部分内容摘自美国罗伊·理查德·格林克所著的《谁都不正常:文化、偏见与精神疾病的污名》,这本书旨在讨论我们如何开始消除长期以来一直笼罩着精神疾病的耻辱感,驱散保密和沉默给精神疾病带来的阴影,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进。感兴趣的网友可以阅读一下。
希望时代的进步可以改变社会对精神疾病歧视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也希望精神疾病患者可以坦然面对病情,积极到正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让心灵的感冒尽快被治愈。
本文地址: https://www.yxyfsyy.com/jkkp/2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