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症是指对睡眠的数量和质量不满,引起明显的苦恼或者社会功能受损;或者每周有3天以上睡眠少于5小时。有很多的失眠症是因为药物、疼痛、焦虑、疾病等原因引起的继发性失眠。常见的失眠症又分为:
1.入睡困难性失眠,即翻来覆去很难入睡,睡着后可以维持5个小时以上的睡眠。
2.夜间易醒型失眠,即可以入睡,但是半夜经常睡醒,醒后难以再进入睡眠。
3.睡眠维持障碍,主要表现是早醒或者熟睡困难。建议患者及时到实体医院就诊,查明原因,明确诊断,对症支持治疗,避免耽误病情。
失眠症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心理咨询的治疗以及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来改善。
药物治疗针对长期有失眠症状的人群有很好的效果,迅速改善失眠,如地西泮等。药物治疗必须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同时可以配合心理咨询的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音乐疗法、催眠治疗等。
规律睡眠时间,定时上下床,避免白天过多的在床上休息,过度的补觉。同时,在日常生活当中,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尽量吃温热的、易消化的食物,这样也能够有效的改善失眠。
如果经生活方式调理后症状不缓解,应及时就诊,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失眠是以频繁而持续的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困难并导致睡眠满意度不足为特征的睡眠障碍,常影响日间社会功能,是一种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形式。
失眠症状包括:
①入睡困难,有年龄差异,表现为在合适的睡眠机会和条件下儿童和青少年入睡时间大于20分钟,中老年人入睡时间大于30分钟。
②睡眠维持困难,包括睡眠不实(觉醒过多过久)、睡眠表浅(缺少深睡)、夜间醒后难以再次入睡、早醒、睡眠不足等。
失眠往往引起非特异性觉醒期症状,即次日日间功能损害,常表现为疲劳或全身不适感,日间思睡,焦虑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或记忆障碍,社交、家务、职业或学习能力损害等。对失眠的恐惧和对失眠所致后果的过分担心常常引起焦虑不安,使失眠者常常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失眠→担心→焦虑→失眠,久治不愈。
失眠障碍具有慢性、复发性或持续性倾向,一旦发生,应积极治疗。早期干预可有效防止短期失眠向慢性化发展。失眠障碍的治疗方法包括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两大类,非药物治疗包括心理行为治疗和补充/替代性治疗。药物治疗的原则在病因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睡眠卫生教育的基础上酌情给予药物治疗;个体化;按需、间断、适量给药;疗程一般不超过4周。
本文地址: https://www.yxyfsyy.com/smz/2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