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分裂型人格障碍(英语:schizoid personality disorder,缩写为SPD),又称类精神分裂人格违常、类分裂性人格疾患或孤僻型人格障碍症,是一种人格障碍,其特征在于对社会联系缺乏兴趣,倾向于独立生活、沉默寡言和感情淡漠。受影响者可能无法和他人形成健康的依赖关系,也可能会描绘出丰富的幻想世界。
与精神分裂症并无关连,但共病性高,如疏离与感情迟钝等。此外,精神分裂症家庭中SPD更常见。
一些心理学家争论类分裂型人格障碍的定义由于文化偏见而具有缺陷:“分裂性人格者被医疗化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相对数量少。占人口大多数的普罗大众倾向于假设自己的心理状况正常并将差异等同于病态”。因此“所谓的分裂人格只是美国心理学协会将正常人类差别病态化的又一公开例证。”
具有分裂人格的人通常对人疏远而冷漠,造成人际交往的困难。大多数被诊断为SPD的人都有建立个人关系和情感表达方面的缺陷,有可能在令人不快的处境里表现得十分被动,与人交流简短而冷淡。由于缺乏有意义的交往,SPD患者通常不能发展出与其他人相处好坏程度的准确自我评估。
这种评估被认为对人的自我认知、评判个人行为在社交场景中所造成影响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R.D. Laing提出“不被注入人际现实,人的自我形象就会日益空虚并蒸发掉,最后导致不真实感。”
当个人空间被侵犯,分裂人格者会有窒息感,并感到有使自己从中解脱获得独立的必要。如果分裂人格者的伴侣感情亲密需要很少,他们会感到很轻松。有人提出,分裂人格者想躲避的不是人,而是正面或负面的情感、亲密感和自我表露。
这意味着分裂人格者有可能与他人建立基于智力、身体、家庭、职业或娱乐活动等的人际关系,只要这种关系不要求或强迫其产生亲密感。唐纳德·威尼科特对这种调节人际关系的需要解释为分裂人格者“会按自己的喜好而不是他人的一举一动进行人际交往”。如果无法达到这点,他们则宁愿独处。
尽管有人认为分裂人格者自鸣得意,也不注意他们自己的感受,许多人格分裂者还是能认识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一些治疗中的人格分裂者感受到生活离他们而去,或者自己生活在贝壳之中。他们像是错过了班车,在一个遥远的视角观察生活。 亚伦·贝克和Freeman认为,分裂人格者认为他们是生活的观察者,而不是参与者。
分裂人格者倾向于将人格的单一功能分成几个部分。所以,分裂人格者的所思所为之间没有太多明显的联系。结果就是,他自己身体接触外界时产生的情感会大大减少。
人们也观察到,分裂人格和创造力也有关联。
隐秘的分裂人格者
许多事实上的分裂人格者能表现出迷人、精于社交的特点,与DSM-IV和ICD-10对分裂人格的定义描述的表面特征产生矛盾。 Klein将这类人归为“隐秘的分裂人格者”,外部表现为可交往、对人感兴趣、有参与精神和互动行为但保持感情上的孤僻,“隐居”在安全的内部世界里。
对外部世界的躲避或疏离是分裂病理学的典型特征,可能以“经典”(classic)或“隐秘”(secret)的形式出现。经典分裂人格与DSM-IV提供的分裂人格的描述相符,但由于客观外部观察往往无法与病人的主观内部世界匹配,它也常常作为一种隐秘的内部状态。Klein因此警示人们不应错过隐秘的分裂人格者:由于病人与外界现实的防御性、补偿性互动,人们往往无法观察到病人内心的挣扎。他提出察觉病人对亲密感的抗拒只需询问其主观感受。
“隐秘”分裂人格可以追溯到1940年Fairbairn对“分裂人格表现癖”的描述中:分裂人格者有能力表达大量情感并建立可观的社会联系,但在感情上既不付出也毫无损失。由于只是“扮演一个角色”,自己的人格并没有参与其中。“分裂者否认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而力图保留其人格完整,不作妥协。”对“隐秘”分裂人格的更多描写来自于 Masud Khan, Jeffrey Seinfeld 他写道:“分裂人格者也希望参与社会活动、建立人际关系。但是,他们只是扮演一个角色,而不是全身心参与,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拒绝了这个角色。”
Masud Khan对隐秘分裂人格者作了进一步研究;Jeffrey Seinfeld与Philip Manfield描述了一个明显具有分裂人格的人,“享受”定期公开演讲但在观众尝试与他进行情感交流时感到困难。 这些例子暴露出单独依靠外部行为观察来评估某人精神状况的不足。
逃避型依附模式
分裂人格究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格障碍还是一种逃避型的依附模式 是受争议的。如果SPD仅为需要更大感情距离的依附模式,那么人们在社交中展示出的问题反应可能部分源于社会舆论的指责。迄今不同来源都证实SPD与逃避依附模式具有相同点,并留下研究者如何在未来的诊断手册或治疗过程中更好应对分裂人格者的问题。需要注意的区别是,分裂人格者不主动寻求社会交往仅出于兴趣缺乏,而逃避型依附模式渴望交往但害怕受拒。
分裂人格者的幻想
一种病态的对于幻想和内省法的依赖一般可以看做对社会的自恋性退却。因此,幻想就促成了自我流放,尽管这种幻想对于分裂人格来说,比逃避来得复杂的多。
想象是他们和世界联系、互动的方式。西安脑康心理医院它是关系的替代,但是尽管如此,它还是过于理想化的、防御性的、补充的机制。这是仅通过自我实现的,它并不会受到和真实的人和事的情感联系的影响,例如危险、焦虑。 Klein将它解释为自我为了和他人建立联系而做的挣扎。想象让人格分裂者认为他们和外界还有联系,他们和别人建立的关系还没有危机。 Laing 、Winnicott 和 Klein:p. 64对于人格分裂的这种视角做了详细阐述。
分裂人格者的性行为
分裂人格者通常较性冷淡,但却不一定患性感缺失病。对独处和疏离的偏好可能导致他们对性的要求表现得比非分裂人格者更少。与他人进行性行为通常使分裂人格者感到个人空间被侵犯,所以他们普遍感觉自慰或禁欲比性行为时需忍受的亲密感更容易接受。 但也有值得注意的例外,有些分裂人格者可以与他人进行偶尔甚至经常的性行为。
Harry Guntrip:p. 303 描述了一些婚后分裂人格者涉入的“秘密性关系”,作为一种减少单段感情所需亲密感的尝试。这种观点也和卡伦·霍妮的“放弃人格”(resigned personality)不谋而合,即患者可能认为“作为长期交往的性行为太亲密”,“转而同陌生人发生性关系以满足需要”,“将关系限制于单纯的性接触但不与伴侣分享其他经验。”纽约大学社会福利工作教授Jeffrey Seinfeld,出版了一项对SPD的研究,详细描述了一种表现为性滥交的“分裂者的饥渴”。他给出了一位分裂人格女士的例子:她会秘密出席各种酒吧结识男人以获得无感情参与的性满足来减轻她的饥渴和空虚。
Salman Akhtar更准确地描述了这种或公开或秘密的性行为的相互作用;他没有遵循将分裂人格者分为有性或无性恋的狭隘的观点,提出尽管它们具有相反特点但可能同时存在于个人行为中。 对分裂人格者准确的临床描述因此必须包含表面特征:“无性恋、有时禁欲、无感情兴趣、厌恶有关性的八卦和影射”与隐秘的行为:“偷窥和观看色情材料的兴趣、易受情爱妄想的侵害、有强迫手淫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和变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的倾向”,尽管任一特点都不能适用于所有分裂人格者。
一些证据显示,A类人格障碍(奇怪型或异常型疾患):妄想型人格违常、类精神分裂型人格违常、分裂病型人格违常)受一些相同的基因、环境因素影响。如果人有精神分裂症或者分裂性人格障碍的话,他们有分裂人格障碍的危险也会增加。双生子研究表明,分裂人格障碍是遗传性的。除了这个直接证据,研究表明 ,分裂人格的遗传率大约在50%-59%。参与这项研究的Sula Wolff表示,“人格分裂”是与生俱来的,很有可能是由基因控制的 ”。人格分裂和体重不足也有可能有基因上的联系。
一般来说,产前孕妇营养不良, 早产以及出生时体重低下都有可能使新生儿遭受精神病的影响,同时也容易使他们发展成为分裂人格障碍者。那些遭遇过创伤性脑损伤的人也有这种危险。
其他研究发现,极度完美主义,的、充满负能量的父母也可能会使孩子有分裂人格障碍。
DSM-5
自成年期早期开始且呈现在各种场合中,一种广泛的模式,疏离社会关系及在人际场合局限地表达感情的,表现符合以下四项(或更多):
· 不欲求也不享受亲近关系,包括身为家庭的一员
· 几乎总是选择孤单的活动
· 若有,也很少对与他人有性经验感兴趣
· 若有,也很少有活动让他感到乐趣
· 除一等亲外,缺乏亲近朋友或知己
· 对他人的赞美或指责显得漠不关心
· 显现感情(emotional)冷漠、疏离或平淡的情感
ICD-10
根据ICD-10,确诊类精神分裂型人格违常首先需要满足人格障碍(F60)的基本条件。其次,必须满足以下至少四项:
· 极少能从活动中得到乐趣
· 感情冷淡,漠不关心
· 拙于表达正面或负面的感情
· 对于他人的表扬和批评无动于衷
· 性冷淡
· 喜欢独处
· 过度沉迷于幻想和自我反省
· 没有或几乎没有亲密的朋友,且不渴望亲密关系
· 对社会传统和习俗不屑一顾
Guntrip 标准
Ralph Klein认为下列标准可以用来描述类精神分裂型人格,该标准由Harry Guntrip提出:
· 内向
· 离群
· 自恋
· 自我满足感
· 优越感
· 缺少情感
· 孤独感
· 人格解体
· 退行
上述的九种特征阐明了传统DSM体系中对于SPD的描述与客体关系理论之间的些许差异。所有的九个特征都具有一致性。在诊断类精神分裂障碍时,应满足上述的所有(或大多数)特征。
您可以在关于Harry Guntrip的文章中阅读更多细节。
批评
有人建议,人格分裂最好用两种精神疾病来代表。一种是“情感受限”(属于分裂性人格障碍),另一种是“自我封闭”(属于回避性人格障碍)。所以,有些人建议DSM删除这种类精神分裂性人格障碍,将它替换成维度模型。
· 文化: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时会表现出防卫性行为及人际往来方式,而可能被误认定属于类分裂性
· 盛行率:低于2%,在临床场所相当罕见。
· 性别:男性>女性
· 年龄:若于儿童期及青春期出现,表现出与众不同而常遭受嘲笑戏弄。
【 人格障碍 】
本文地址: https://www.yxyfsyy.com/jsza/2425.html